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色易守,情难防

  又是前言:这篇其实是我对影评《“色”欲浓烈;“戒”欲冷酷》的回复,这个影评写得相当全面,也让我知道王力宏嚷着要“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刺杀汪精卫政权走狗的诗句,居然是汪精卫本人当年入狱所写,真是感慨历史的反复无常。。。这里,我只站在王佳芝的立场上去解读这部凄凉的故事。

  如果说当初是听说有出位演出才来看色戒这部电影的话,那么我看完以后却全然没有享受到看A片的刺激和快感。影片自始至终处在一股压抑的战乱氛围中,人在那个时代的渺小与孤独,更显示了战争的格外残酷。

  那个时代的人是孤独的。王佳芝很孤独,她父亲带着弟弟远走英国并另有新欢;易先生很孤独的,他宁可“这么多年,没信任过一个人”;还有丈夫早就不爱天天搓麻将度日的易太太们、一腔热血准备报国却在处决前害怕至哭泣的青年们,甚至是夜夜笙歌的青楼、喝得大醉的日军大佐,都构成了那个苍凉时代下一个个卑微的缩影。

  将带有浓烈政治色彩的特务头子、爱国青年、地下工作者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是李安的高明之处。我宁愿相信,王佳芝的献身报国,是她自身感情寄托上的变化所致,而并非简简单单的爱国主义使然。正如色戒海报上所说的“色易守,情难防”,当爱国话剧社彩排的灯光打在邝裕民英俊而又坚毅的脸上,王佳芝的心理早已埋下了对这名热血青年爱的萌芽。因为爱慕,三年前她加入了他的暗杀计划,三年后她为他做了情报人员再次去勾引易先生,三年前她甚至为了他把自己的第一次稀里糊涂地给了一名并不喜欢的同学,以至于三年后他们接头时相见,她哀伤地对他说:“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虽然整个片子中没有王佳芝和邝裕民感情上的对白,直到最后两人临死前也只有眼神上的交流,但他和她的感情变化无疑是电影潜在的一根主线。李安没有刻意拔高这些爱国青年的精神境界,却是抗日战争年代中这些青年的热血、冲动甚至有些盲目的心理历程的写实记录。

  同样是“色易守,情难防”,色戒的另一处高潮出现在王易两人去买钻戒时,王佳芝从计划暗杀易到最后关头泄露机密给易的戏份中。当王佳芝历尽千辛万苦,搭上自己的身体和名誉从而得到易先生的信任并有机会除之而后快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易先生。这一刻,看着眼前浑然不知深陷险境的深爱着她的男人,哈姆雷特式的to be or not to be在汤唯身上演绎得淋漓精致,一边是爱情,一边是民族大义,几次欲说还羞,最终王抛弃了家国大义,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爱人的顺利脱险。

  色戒,事实上反映了男女在爱情和事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王佳芝为了爱慕的男人,不惜搭上自己的身体甚至性命。而不管是邝裕民还是易先生,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上,纵然对王佳芝有千万个不舍,但还是绝然地让其走上了不归路。在战争年代,女性更容易成为各种势力斗争的牺牲品,王佳芝的命运,其实是30年代上海滩女人坎坷的最真实写照。

没有评论: